公司始終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從內外部選拔評聘各類優秀人才,努力構建與世界水平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相適應的人力資源體系。截至目前,公司共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4人。
-
戴厚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戴厚良,石油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85年畢業于江蘇化工學院,2006年獲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曾任揚子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副董事長,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等職,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長期從事石油化工生產和技術研發,為我國芳烴成套技術國產化做出重大貢獻。主持芳烴成套技術開發,并取得對二甲苯吸附分離技術關鍵突破與產業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極少擁有芳烴成套技術的國家。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第一完成人)、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主編出版《芳烴技術》專著。 -
李德生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德生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45年7月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理學院地質系,獲得學士學位。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工作。五十年代,歷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地質師、主任地質師;石油工業部玉門油礦總地質師,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礦務總地質師;六十年代,先后參加大慶、勝利和四川盆地的油氣勘探開發工作,歷任地質所副指揮、指揮和會戰指揮部總地質師;七十年代后,參加大港、華北油田的勘探開發工作,歷任油田主任地質師和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總地質師。1982年,作為主要完成者之一的科研成果"大慶油田發現過程中的地球科學工作"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5年,作為主要完成者,有兩項科研成果"大慶油田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渤海灣盆地復式油氣集聚(區)帶的理論和實踐--以濟陽等拗陷復雜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為例"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
蘇義腦 中國工程院院士
蘇義腦 油氣鉆井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49年生于河南偃師。1976年畢業于武漢鋼鐵學院,1988年獲博士學位,199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后出站,1993年任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鉆井工程技術研究與應用,在鉆井力學、軌道控制和井下工具研究中多項創新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形成體系用于生產效益顯著;提出"井下控制工程學"新領域并主持地質導向等前沿技術攻關。作為主研人員連續參加國家"七五"至"十五"及部級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6項獲國家專利18項,出版專著7部,發表論文150余篇。 -
王德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德民 石油開發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60年畢業于北京石油學院鉆采系。歷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室主任、主任工程師、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和管理局副局長。他多年致力于油田科學研究工作,六十年代初,推導出我國第一套不穩定試井方法"松遼法",代替了沿用多年的"赫諾法";1965年在國內外首次研制推廣了用鋼絲起下的分層測試儀器;七十年代,他組織研究的"偏心配水工藝""分層采油工藝""油水井測試工藝",1978年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79年,他研究的"油井多用途偏心配產控制系統"獲國家創造發明二等獎;作為主要完成者之一的科研成果"大慶油田長期高產穩產的注水開發技術"在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翟光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翟光明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系。歷任玉門石油管理局主任地質師、總地質師、勝利油田總地質師、石油工業部地質勘探司總地質師、司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勘探部主任等職。他提出含油氣盆地"三史"綜合分析、油氣藏5個獨立變量時空配置、復式油氣集聚(區)帶、板塊構造演化與含油氣盆地形成等地質理論和中國科學探索井規劃及CSI油氣勘探法。1985年,作為主要完成者之一的科技成果"渤海灣盆地復式油氣集聚(區)帶的理論和實踐--以濟陽等拗陷復雜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組織完成的科研項目。 -
李鶴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鶴林 材料科學與石油管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61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歷任寶雞石油機械廠研究所室主任、所長、副主任工程師、副總工程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管材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等職。主要致力于石油機械新材料研制工作。主持完成了"輕型吊環、吊卡、吊鉗"、"無鎳低鉻無磁鋼"、"高強度高韌性結構鋼"等研究項目,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
童曉光 中國工程院院士
童曉光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5年5月-1959年9月南京大學區域地質專業本科畢業,1959年11月-1964年南京大學大地構造專業研究生畢業,現任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高級顧問。曾任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礦協資源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石油學會地質委員會委員。 -
戴金星 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金星 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和地球化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61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質系。主要致力于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研究。1979年提出了"煤系是良好的工業性烴源巖","六五"至"九五"期間,連續四次負責天然氣方面的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提出了煤層烴模式、各類天然氣藏鑒別方法、天然氣成藏模式及大中型氣田富集規律。1987年,他主持研究的科研項目"中國煤層氣的開發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年"大中型天然氣田的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和勘探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郭尚平 中國科學院院士
郭尚平 流體力學、生物力學和油田開發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1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礦冶系,1957年在莫斯科石油學院獲副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所室主任、分院院長、長慶油田研究院副院長、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等職。五十年代,提出了"集群壓裂"概念,研究集群壓裂條件下的滲流問題和生產效率;帶領研究設計組完成了克拉瑪依油田開發方案設計。六十年代,參加大慶油田會戰,負責開發設計中的流體力學計算工作;組織科技人員研制人造地層模型。 -
韓大匡 中國工程院院士
韓大匡 油田開發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32年生于浙江杭州,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采礦系石油專業,歷任清華大學助教、北京石油學院助教、講師、系副主任、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開發所所長、副院長、總工程師、專家室主任。一直從事油田開發教學與油藏工程、油藏數值模擬及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國注水開發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潛力評價及發展研究"的研究成果,開辟了在我國應用此項提高采收率技術寬廣的路子,可增加可采儲量8.3億噸。 -
胡見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見義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9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石油學院石油地質系,獲碩士學位。歷任大慶油田副主任地質師、大港油田主任地質師、勝利油田副總地質師、總地質師、石油地質研究院院長、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等職。先后從事大慶、勝利、大港、長慶、新疆塔里木等油田的地質研究工作。組織完成了"渤海灣盆地復式油氣集聚(區)帶的形成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濟陽等拗陷復雜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為例",該成果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胡文瑞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文瑞,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長慶石油勘探局局長、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總經理、股份公司副總裁,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會長,現任中國工程院主席團成員、工程管理學部主任。 長期從事非常規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和工程管理工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4項;第七屆全國優秀設計金獎1項;國家級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出版獨著《低滲透油氣田概論》、《重新發現石油》等7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共產黨十六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
黃維和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黃維和,1982年6月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油氣儲運專業,1999年6月獲華中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油氣管道建設、管網運營與工程管理30余年。主要貢獻是主持西氣東輸等我國多條重大管道關鍵技術攻關和工程建設管理,構建管道工程協同創新模式。 -
賈承造 中國科學院院士
賈承造 石油地質與構造地質學家,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籍河北蔚縣,1948年3月生于甘肅省蘭州市。1975年畢業于新疆工學院地質系。1987年獲南京大學構造地質與地球物理專業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塔里木盆地的地質科研與石油勘探工作。歷任塔里木油田總地質師、副指揮、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等職。對我國石油地質與盆地構造理論及石油天然氣工業勘探有重要貢獻。他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構造地質學與油氣勘探理論的基礎,總結和發展了前陸沖斷帶煤成烴超高壓大氣田形成的地質理論和疊合復合盆地石油地質理論,為克拉2大氣田的發現和西氣東輸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
李慶忠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慶忠 應用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先后參加大慶、勝利、華北石油會戰,歷任綜合研究隊副隊長、地質所副指揮、油田副總工程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物探局副總工程師等職。六、七十年代,研制了"積分法繞射波掃描疊加偏移"和"兩步法偏移"技術,作為主要完成者的科研成果"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與發展"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維地震技術及應用"同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八十年代后,從事陸相地震地層學、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研究。199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邱中建 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 石油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53年畢業于重慶大學地質系。歷任松遼平原綜合研究隊隊長、松遼石油勘探局、石油部勘探司主任地質師、勝利油田地質師、室主任、四川氣田副總地質師、石油科學院總地質師、南海西部油田總地質師、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地質師、石油工業部勘探司司長、總公司勘探局局長、副總地質師、北京石油勘探院院長、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主任、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等職。先后參加大慶、勝利油田和四川氣田的勘探工作。 -
孫龍德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龍德,1983年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專業,2000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質學專業,獲博士學位?,F任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總地質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是特大型高壓氣田、凝析油氣田、非穩態復雜油田開發理論技術發展和工程實施的主要貢獻者。作為國家"十五"重點科技攻關《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氣田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創新研發了異常高壓氣藏開發關鍵技術。 -
袁士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士義 1982年畢業于華東石油學院油氣開發工程專業,1983年畢業于法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地質統計學專業,1986年畢業于法國巴黎居里大學和法國石油研究院油氣開發工程專業,獲博士學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原科技發展部總經理。在油氣田開發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發展形成了一套油氣田開發綜合研究思路和方法,應用效果和效益顯著。在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研究方面,先后負責和參與完成了中國注水開發油田提高采收率潛力評價及發展戰略研究、提高采收率數值模擬研究。 -
趙文智 中國工程院院士
趙文智,石油地質與油氣勘探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1982年初本科畢業于西北大學地質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1984、2003年獲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煤田、油氣地質與勘探工學碩士和礦產普查與勘探工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現任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曾擔任兩屆國家"973"天然氣基礎研究項目(2001-2011)首席科學家,國家油氣重大專項(05項目)04課題負責人。 -
劉合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合,石油天然氣開發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2年本科畢業于大慶石油學院石油礦場機械專業,2002年獲哈爾濱工程大學控制理論及控制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創建了石油工程技術與管理"持續融合"工程管理模式,實現了工程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螺旋式同步發展。在解決尾礦資源最大化利用和低品位儲量規模效益開發方面,攻克了精細分層注水、油氣儲層增產改造等一系列石油工程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孫金聲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金聲,油氣鉆井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5年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1988年獲南開大學有機化學碩士學位,2006年獲西南石油大學應用化學博士學位,集團公司原高級技術專家,現任工程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長期致力于鉆井液和保護油氣儲層理論與技術創新研究,是我國水基鉆井液成膜理論的主要創立者和抗超高溫鉆井液技術的主要開拓者。先后主持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中石油重點科技攻關等課題42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寧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寧,測井技術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導,集團公司原高級技術專家。華東石油學院測井77級本科畢業生,翁文波院士和譚廷棟先生培養的地球物理測井學博士。長期致力于地球物理測井理論方法研究、復雜儲層測井評價體系建立以及大型測井軟件研發,是國家油氣重大專項項目“測井重大裝備與軟件”的首任項目長,先后擔任2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項目負責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特等和一等獎共7項、第三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其科研團隊“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
鄒才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鄒才能,石油天然氣地質學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87年本科畢業于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勘查專業,2004年獲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工學博士學位?,F任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能源頁巖氣研發(實驗)中心主任。長期從事常規-非常規油氣地質科研與勘探工作,創建了非常規油氣地質學理論,明確了巖性地層油氣成藏機理,建立湖盆中心砂質碎屑流等沉積模式;闡明了古老碳酸鹽巖大氣田形成分布規律,構建"四古"成藏模式,推動我國油氣勘探戰略轉變與重大發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曾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程杰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程杰成,1983年畢業于黑龍江大學化學專業,2000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F任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首席技術專家,正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于化學驅提高原油采收率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為我國化學驅技術由跟隨到引領做出重大貢獻。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技術發明獎1項。曾獲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亞太地區石油技術突出貢獻獎、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第26屆孫越崎能源大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首屆“杰出成就獎”等多項榮譽。202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