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官方微博CNPC-online
中國石油官方微信CNPC-online
大慶油田
長慶油田
華北油田
新疆油田
青海油田
長慶石化
遼河油田
塔里木油田
吉林油田
吉林石化公司
蘭州石化
錦西石化公司
一、美國煉油布局
根據國防區域石油管理局(PetroleumAdministrationforDefenseDistrict,PADD)的劃分,美國煉油共分為五個區域(見圖1和表1),PADD1為美國東海岸地區,9座煉油廠,以簡單型為主,約占美國總加工能力7%;PADD2為中西部地區,煉油廠為中度復雜型,為美國第二大煉油區域,煉油能力為395.7萬桶/日,占總能力的21.4%;PADD3為墨西哥灣地區,復雜型煉油廠,是美國煉油業最為集中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煉油中心,煉油能力達960.5萬桶/日,約占美國總煉油能力的52%;PADD4為落基山脈地區,16座煉油廠,多為中度復雜型,是美國煉油能力最低區域,僅占3.8%;PADD5為西部(含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共30座,以復雜型煉油廠為主,可加工重質/超重質原油和高硫原油。
二、美國煉油行業發展現狀
2.1美國煉油行業生產現狀
自2014年的頁巖油氣革命以來,輕質頁巖油的大量增產,使美國煉油能力不斷擴大,截至2016年10月達到1840萬桶/日,較2013年提高3.7%;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的原油加工量開始下跌,2010年止跌回升,2013年首次超過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達到1529萬桶/日,2016年的原油加工量達到1624萬桶/日;2009年煉油廠的開工率由2007年的88.5%下降到82.9%,其后開工率逐步提高,2014年超過90%,2015年達到91%,主要歸功于全球石油增產以及原油價格的下跌,2016年伴隨著美國煉化產品庫存量的增加,開工率下降至89.7%。
煉油裝置方面,催化裂化、催化重整、溶劑脫瀝青總體呈下降趨勢,2007-2016年間年均降幅分別為0.3%、0.4%、0.2%,占總煉油能力比例不斷下降,2016年分別為31.4%、19.2%、1.9%;熱加工能力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為1.5%,2016年為268.5萬桶/日,占總煉油能力為15.3%;加氫能力不斷提高,2016年加氫裂化能力達到212.2萬桶/日,較2007年提高了30.9%,10年間,占總煉油能力的比例從9.7%提高到11.9%,加氫處理年均增長率為1.2%,2016年達到1573.5萬桶/日,約占總煉油能力的90%,較2007的84%,增加近6個百分點。
煉油廠產品方面,十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由2007年的53.85億桶下降到2015年的42.69億桶,年均降幅為2.3%,主要受汽油產量下降的影響,2015年汽油產量為5.90億桶,較2007年減少了3.2倍,除了受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外,煤油和燃料油一直保持增長,10年的年均增速分別為0.9%和1.1%。然而,整個美國的石油煉制產品的產量整體呈增長態勢,主要歸因于調合廠汽油產量的增加,由2007年的11.84億桶增加到2015年的29.74億桶,增長了2.51倍,年均增速達到9.6%。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1月1日,烷基化油占汽油產量的13.2%。
2015年受國際油價下跌以及全球原油增產的影響,美國煉油毛利相當可觀,PADD區煉油廠平均現金毛利分別為:東海岸5.52美元/桶、中西部17.58美元/桶、墨西哥灣11.27美元/桶、西海岸22.42美元/桶。2016年因庫存增速超過需求增速,煉油毛利大幅下跌,同比降幅分別為32.25%、36.23%、17.66%、35.95%。
2.2美國原油及油品進出口現狀
美國原油進口量不斷降低,由2007年的1003.1萬桶/日降到2016年的789.9萬桶/日,減少21.3%;相應地,出口量逐漸增多,特別是2014年前后,每日出口量由幾萬桶躍升到幾十萬桶,增加4.48倍;原油凈進口量逐年減少,2016年比2007年減少近26%。究其原因為新能源等替代能源的發展和頁巖油氣革命。
油品進口方面,受金融危機、調合油品以及替代能源的影響,2007-2014年間,進口量呈下降趨勢,汽油、航煤、燃料油年均降幅分別為26.3%、11.9%、7.8%,總量減少8.2%;國際油價的持續低迷,刺激了美國燃料消費的增長,2015-2016年各油品進口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2016年總油品進口量較2014年增長21.3%。油品出口方面,十一年間,總油品年均增長率為11.9%,自2011年,總油品出口量超過進口量,凈出口量逐年增大,2016年凈出口量達1985萬桶/日,充分表明美國原油加工量的增速超過燃料需求增速。(見表2)
2016年,美國原油進口量最大的國家仍是加拿大,占總進口量的39.4%,其次是沙特,約占總進口量的13.6%;美國原油進口總量近75%來源于前5名的國家,前10名國家約占全部進口量的90.3%(見表3和表4)。油品主要向中南美洲出口,加拿大為最大出口國,其次是墨西哥,2015年的出口量分別為3.49億桶和2.52億桶,分別為總量的20.2%、14.6%;歐洲和亞洲也是其油品重要出口地,荷蘭、法國、英國是歐洲的主要出口國,2015年的出口量分別為0.83億桶、0.40億桶、0.32億桶,亞洲主要出口地為中國、日本、新加坡,2015年出口量分別占總出口量的4.0%、3.5%、2.5%。
三、美國煉油行業的展望
短期內來看,伴隨著美國石油需求量的下滑、汽油和中間餾分油庫存量的居高不下,預計2017年煉油廠開工率將與2016年持平。2017年,特朗普就任后,一旦其能源和進口關稅政策得以實施,將顯著促進美國煉油行業的發展,“能源獨立”步伐進一步加快,國內原油產量持續提高,原油凈進口量下降力度加大。
中長期看,據EIA年度能源展望預測:在現有技術、經濟、人口、政策情景下,2020-2050年煉油能力將一直維持在1900萬桶/日,僅2020年開工率低于90%,2050年將達到94.4%;油品供應方面,自2018年汽油開始下降,2020年降至924萬桶/日,2040年為712萬桶/日,隨后有所回升,2050年為743萬桶/日,年均降幅為0.7%,航煤持續增長,到2050年年均增幅為1.4%,燃料油小幅范圍內波動,年均增長率為0.3%;原油凈進口量2017年為756萬桶/日,2020年下降至669萬桶/日,2020-2039年間保持在700萬桶/日以內,2040年升至702萬桶/日,2050年達到787萬桶/日;油品始終為凈出口,年均增幅為1.5%,2030年達到最高點529萬桶/日。在高油價情景下,2019年美國總煉油能力達到1900萬桶/日,2026年后維持在2000萬桶/日的水平;2018-2039年煉油廠開工率均在95%以上,2050年降至89.2%;油品供應方面,2016-2050年間,汽油下降1.6%,航煤增長1.2%,燃料油提高0.15%;2019年以后油品凈出口量將超過原油凈進口量,美國成為能源凈出口國。低油價模式,煉油能力自2020年維持在1900萬桶/日,開工率到2033年降至最低點78.6%,隨后回升,到2050年為88%;油品供應總體呈增長態勢,汽油、航煤、燃料油年均增長率分別為0.1%、1.5%、0.75%;原油凈進口量逐年增加,年均增率0.5%,油品自2033年由凈出口變為凈進口。
四、結論
得益于頁巖油氣革命以及國際低油價,美國煉油產能不斷擴張,繼續穩居全球第一,2016年達到1840萬桶/日,擁有世界級先進的煉油裝置,加氫處理能力約占總煉油能力的86%,原油加工量、開工率、煉油毛利均居全球首位。美國原油進口量逐年減少,伴隨著頁巖油氣革命的到來,出口量躍升;自2011年,美國成為油品凈出口國,凈出口量逐年加大。一旦特朗普能源與進口關稅政策實施,將給美國煉油行業帶來顯著的發展。中長期來看,煉油行業前景向好,煉油能力將持續低速增長,開工率維持在較高水平,原油凈進口量逐年下降,油品維持凈出口。
© 1998-202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法律聲明
技術支持:中國石油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京ICP證010289-1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