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官方微博CNPC-online
中國石油官方微信CNPC-online
大慶油田
長慶油田
華北油田
新疆油田
青海油田
長慶石化
遼河油田
塔里木油田
吉林油田
吉林石化公司
蘭州石化
錦西石化公司
自1908年發現第一個大油田——麥斯杰德伊蘇萊油田以后,伊朗石油工業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百余年來,在爭取石油權益的過程中,伊朗連續不斷地經受著英美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石油為伊朗帶來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戰亂和紛爭,并深刻地影響了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進程。
從安息到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安息”、“波斯”,位于西亞的心臟地帶,是亞洲東部通往西亞、歐洲大陸的必經之路。伊朗與中國之間也有過許多往來,司馬遷的《史記》、班超、班固和班昭的《漢書》及范曄的《后漢書》都曾記載過與安息相關的內容。
據記載,公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被委以重任出使西域的張騫派其副使訪問了安息,安息王以2萬騎兵列隊迎候的隆重禮儀接待這位漢朝使者。古代“絲綢之路”也是古時伊朗與中國交往的最重要紐帶之一。
伊朗是一個承載著數千年悠久歷史與古老文化的文明古國,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恰高·占比爾神塔、伊斯法汗王侯廣場、比索通古跡等古代建筑遺跡都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其中波斯人占66%,阿塞拜疆人占25%,庫爾德人占5%,還有阿拉伯人、巴赫蒂亞里人、盧爾人、俾路支人及土克曼人等少數民族。伊朗官方語言為波斯語。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使用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
伊朗的經濟實力僅次于中、日、印、韓、印尼、沙特,位居亞洲第七位。伊朗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為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2015年7月14日,經過多年艱苦談判,伊朗核問題最后階段談判終于達成歷史性的全面協議。伊朗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換取西方國家取消對其長期進行的經濟制裁,伊朗石油工業為走向復蘇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伊朗的油氣資源
在伊朗新一輪制裁解除之前的2014年年底,伊朗石油儲量已達到1578億桶,居全球第四位,占全球石油儲量的9.3%,儲采比超過100年。原油儲量約70%位于陸上,其余主要在波斯灣等處的海洋中。伊朗最大的生產油田是陸上Ahwaz-Asmari、Marun和Gachsaran油田。最大的海上油田是Abuzar油田,生產能力為17.5萬桶/天。其他油田包括Rag-e-Safid,Ahwaz,Bangestan,Mansouri,和BibiHakimeh。
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儲藏擁有國,伊朗已探明天然氣儲量估計為1193萬億立方英尺,僅次于俄羅斯。伊朗擁有世界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的17%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儲量的超過三分之一。伊朗的天然氣勘探成功率高,估計為79%,而世界平均成功率為30%到35%。最大的天然氣田南帕爾斯氣田,位于波斯灣中間的海上,擁有天然氣儲量為14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天然氣儲量的7.5%。該氣田還含有估計為180億桶凝析油。在里海盆地陸上和海上也估計擁有2萬億立方英尺探明和可能的天然氣儲量。
伊朗與鄰國共享28個油氣田。這些聯合油氣田含有伊朗石油儲量的20%和天然氣儲量的30%。伊朗聯合油氣田中的五個位于伊拉克邊界。阿扎德根(Azadegan)油田與伊拉克共享,估計擁有330億桶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之一。南帕爾斯氣田由伊朗與卡塔爾(北方氣田)共享。伊朗還與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阿曼,在里海由伊朗、俄羅斯、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等國也有油氣田共享。
煉廠建設和石化業
伊朗NIOC附屬公司伊朗國家石油精煉和配送公司(NIORDC)經營與擁有阿巴丹Abadan煉油廠、伊斯法罕(Isfahan)煉油廠等9座個煉油廠,日煉油能力150萬桶。
阿巴丹煉油廠是伊朗最古老和全國最大的煉油廠,也是全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原油加工聯合體。伊朗于2015年1月實施阿巴丹煉油廠的現代化改造,除了更新和替換過時的設施和裝置以使汽油生產最大化外,該項目還涉及增加煉油廠生產相關的石化原料,以及減少環境污染物的排放和燃料油的生產。項目完工日期定于2018~2019年。
除了煉油廠將增加汽油生產外,伊朗也正在加大投資石化業,石化產品生產量從2005年2500萬噸提高到2015年7000萬噸。伊朗是世界第4大PE生產國及第2大丙烯和PVC生產國。伊朗目前的石化產品產量約占中東地區石化產品總產量的25.8%以及占全球石化產品總產量的2.4%。
伊朗在受國際制裁之前,是歐洲石化產品重要的供應國,主要是乙烯、聚乙烯(PE)和甲醇。然而,實施制裁后,伊朗與歐洲以及一些亞洲國家的交易幾乎消失了。來自伊朗的石化出口量被重新定向到中國、印度和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及中東地區。
石油歷工業史
1901年5月,伊朗愷伽王朝迫于財政壓力與英國人威廉·諾克斯·達西簽訂租讓協議,達西獲得除北部5省以外伊朗全境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和經營權。不久,英國政府幫助達西組建“康瑟森斯辛迪加公司”公司。至1909年發展為“盎格魯帕西亞石油公司”,即英波石油公司,后更名為英伊石油公司。不久,英國人在阿巴丹建造伊朗第一個煉油廠,修建輸油管線,儲油、運輸和碼頭等一系列石油設施,并于1913年實現石油出口。此后,英國政府收購了英波石油公司51%的股份,成為英伊公司最大的股東,壟斷了伊朗的石油開采和經營業務。
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中,伊朗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世界列強爭霸伊朗的焦點,使原本為中立國的伊朗飽受戰爭的摧殘。戰爭結束后,美、蘇、英三國的爭斗使伊朗卷入國際政治的漩渦之中,并成為戰后美、蘇冷戰的前沿陣地??梢哉f,石油在伊朗被發現之后,一直沒有給伊朗人帶來真正的福利。
英伊石油公司通過石油控制了伊朗的經濟命脈。伊朗人民不堪忍受英伊石油公司的掠奪,要求廢除租讓權。1951年3月14日,在人民支持下,議會通過"石油國有化法案",宣布對石油資源實行國有化,取消外國公司在伊朗石油領域的特許權,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報復制裁由此揭開序幕。
為了對抗伊朗的石油國有化法令,英國政府對伊朗實行經濟封鎖,西方國家也拒絕購買伊朗石油。伊朗失去大量的石油收入和外援,國家財政因此陷入危機。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劃并推翻了當時執政的摩薩臺政府,并取代了英、蘇在伊朗的霸主地位,由此獲得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雙豐收。
20世紀60至70年代中期,伊朗政府大力發展石油工業,石油收入從1964年的5.5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230億美元,伊朗迅速從農業經濟國變成石油經濟國。
石油經濟還造成貧富差異加大等問題,從而引發了1979年伊斯蘭革命,并建立了伊斯蘭共和國建立。新的政府宣布取消國王時期與外國公司簽定的所有油氣合同,徹底收回了國家的權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開始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石油工業再次遭受嚴重打擊。
不久,兩伊戰爭爆發,石油工業雪上加霜。1980年伊朗的石油日均出口量不足100萬桶,直至80年代末,日均產量仍不超過300萬桶,出口量則少于200萬桶。
兩伊戰爭結束后很長一段時間,伊朗石油頻遭美國打擊。尤其是自2003年伊朗核問題成為國際焦點以來,美國持續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力度,先后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四個制裁伊朗決議,使伊朗石油工業遭受重創。2013年一度下滑到30萬桶/日至269萬桶/日,為近年來的最低水平,一度被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反超,淪為歐佩克第五大產油國。
走出制裁的陰影
長期以來,伊朗是西亞北非地區重要的石油生產大國,其石油產量在1974年曾創下600萬桶/日以上的紀錄。然而,兩伊戰爭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伊朗的制裁,導致伊朗石油工業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石油產量大幅下滑。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于2015年7月14日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根據協議,伊朗將限制核計劃;作為交換,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朗制裁。伊朗的石油工業開始走出低谷,邁向了復興之路。
2016年1月16日,國際社會對伊朗實施的核制裁取消,伊朗原油重返全球市場。作為世界第四大原油儲量擁有國,伊朗快馬加鞭提高原油產量和石油石化產品出口量。國際能源署(IEA)稱,2016年伊朗是石油供應增長最為快速的國家,在后制裁時代,伊朗的產量提升了85萬桶/天,產量達到372萬桶/天,出口量超過240萬桶/天,創下至少過去7年的最高水平。
根據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的數據,2016年8月份印度從伊朗進口的石油較2015年同期增加近兩倍,至57.6萬桶/日。同期伊朗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較2015年同期增長48%,至74.9萬桶/日,同時2017年初的進口量已增長7%。
面對未來,伊朗的石化業也不甘落后,2016年2月22日,伊朗國家石化公司(NPC)于宣布,計劃到2021年提高石化產品生產至1.23億噸/年。根據伊朗第6個五年計劃(2016-2021),伊朗石化產品年產量將達到9100萬噸,銷售額610億美元。
為實現這一目標,需投入資金370億美元,以完成各類石化項目。據悉,伊朗現有超過67個石化項目正在建設之中,如果完全投產,伊朗石化產品總生產能力將超過1.2億噸/年。
© 1998-202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法律聲明
技術支持:中國石油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京ICP證010289-1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