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官方微博CNPC-online
中國石油官方微信CNPC-online
大慶油田
長慶油田
華北油田
新疆油田
青海油田
長慶石化
遼河油田
塔里木油田
吉林油田
吉林石化公司
蘭州石化
錦西石化公司
“東煉”建成投產后,原料進廠和產品出廠除鐵路和公路運輸外,主要靠管道運輸。管道運輸不僅避免油品在裝卸過程中的損耗,降低費用,還能凈化空氣。
燕山石化建設的第一條原油管道是1969年9月開始籌備,1974年4月開工建設的秦京管道。秦京管道建設期間,正逢“文化大革命”,因受無政府主義和派性斗爭的影響,加之管道建設受到巖石、風化石、黏土、沙土注地和高水位等復雜地形的制約,直到1975年6月23日才建成投油。這條管道東起秦皇島市的安民賽,與鐵秦鐵路(鐵嶺一秦皇島)相接,終點為北京燕山石樓東煉轉運站。管道橫貫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的13個縣、市,總長度355公里。管道直徑529毫米,年輸油能力600萬噸。除為東方紅煉油廠輸送油品外,還為蘭州煉油廠、長嶺煉油廠輸送部分原油。唐山大地震使秦京輸油管道遭到嚴重破壞,輸油受阻,到1981年才修復通油。
燕山石化第二條管道是華北油田至石樓轉運站輸油管道,通稱任京線。華北油田包括近30個大小不等的油田,其中任丘油田不僅開發最早、產量最高,而且因管轄這些油田的華北石油管理局駐在任丘,所以,人們習慣上又把華北油田稱之為任丘油田,華北油田管道稱任京線。華北油田管道從1975年開始動工建設,1976年6月建成投產。管道運行十多年后,因嚴重腐蝕曾發生原油泄漏事故,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決定重建這條輸油管道。1990年11月開始動工建設,1991年8月13日建成輸油。這條管道南接河北省任丘縣境內的油田,北至東方紅煉油廠石樓轉運站,管道直徑500毫米,總長200公里,年輸送原油能力1000萬噸,工程總投資1840萬元。
天津港至燕化石樓輸油管道有兩條。第一條稱津燕線,輸送國內國外兩種石腦油和進口原油。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為發展原油管道運輸優勢,實現對國內外兩種原油的優化配置,決定利用黃島(山東)、天津港的原油碼頭,在現有東部管網的基礎上再建設部分原油管道,實現向華北地區的燕山、天津、石家莊、滄州等煉化企業輸轉進口原油和石腦油。2001年4月,天津至燕山石化的石腦油管道開始建設,該工程是中國石化集團17項重點工程之一,2001年12月建成投產。管道全長234公里,年輸送能力200萬噸。
2005年9月,為保證我國華北地區的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并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提供清潔能源,中國石化決定除建設天津乙烯煉化一體化原油儲運配套工程、曹妃甸30萬噸原油碼頭及配套工程和河間至石家莊原油管道工程外,還于2007年6月建成使用了天津塘沽港至燕山石化煉油廠(原東方紅煉油廠)第二條原油管道工程,這條管道的建成使用使北京東方紅煉油廠地下原油管道總長度增加到1023公里。
除以上4條原油管道建設以外,燕化公司還在煉油廠內建設了3條各16公里的輸油管道。第一條管道建成于1969年8月,直徑為359毫米,年輸送能力305噸;第二條管道建成于1972年9月,直徑為400毫米。第三條管道建成于1990年11月,這條管道共投資1940萬元,管道直徑為500毫米,每小時輸油1600噸。
© 1998-2021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法律聲明
技術支持:中國石油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京ICP證010289-1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07